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,最受关注的莫过于运动员村的建设。这座占地63万平方米的"城中城"位于广州番禺区,由49栋公寓楼组成,可容纳近1.4万名运动员和官员。每套公寓都配备了空调、电视、洗衣机等现代化设施,让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感受到家的温暖。 值得一提的是,房间内特别准备了符合伊斯兰教义的祈祷室,体现了广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包容性。 除了亚运村,部分代表团选择了周边的星级酒店。位于天河区的广州富力君悦大酒店就接待了多个国家的代表团。酒店特别设置了运动员专用通道和24小时安保,确保他们的隐私和安全。 亚运村内设有24小时餐厅,提供中、西、清真等多种菜系。据当时的工作人员透露,高峰期每天要消耗20吨食材。交通方面,组委会安排了200多辆电瓶车在村内穿梭,还有直达各比赛场馆的专用巴士。 如今,亚运村已经转型为普通住宅区,但那些为运动员提供过服务的建筑依然矗立在那里,见证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。亚运村的"家":运动员们的温馨港湾
住宿标准大公开
特色酒店:另一种选择
"我们选择酒店主要是考虑到训练场地的距离,"某国游泳队领队回忆道,"从酒店到奥体中心只需要15分钟车程,这对保持运动员状态很重要。"
后勤保障:从吃到行的全方位服务
服务项目 具体内容 餐饮服务 6个餐厅,24小时供应 医疗服务 配备200名医护人员 娱乐设施 网吧、游戏室、电影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