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1.
红土赛制胜能力模型分析
对12项红土赛比赛数据进行主成份分析和因子分析,首先要求这些数据间有较高的相关性.对12项技术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,多项指标在0.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(表 1).
对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发现(表 2),KMO=0.718,且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值p=0.000 < 0.01,说明12项数据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,适合做因子分析.另外,利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,使变量在某一个公因子的载荷更加明显,而在其它公因子的载荷减小,共计生成12个新的公因子,提取出特征根大于1的3个公因子,旋转后公因子1(F1-1)的特征根为4.847,公因子2(F1-2)的特征根为4.706,公因子(F1-3)的特征根为1.233,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9.879%,提取的3个公因子代表了原始数据89.879%的信息,公因子的提取效果是非常理想的.
在因子分析中,将系数按大小排序并取消绝对值小于0.30的小系数,得到成分矩阵表 3,第一个因子(F1-1)方差贡献率为40.391%,与F1-1因子载荷系数大于0.5的指标有发球局胜率X5、发球得分率X6、一发得分率X2、救破发点胜率X4、总积分胜率X12、二发得分率X36个变量;第二个公因子(F1-2)方差贡献率为39.215%,与F1-2因子载荷系数大于0.5的指标有回球得分率X11、接发球得分率X10、一发回得分率X7、二发回得分率X8、破发成功率X9、总积分胜率X126个指标;第三个公因子(F1-3)的方差贡献率为10.274%,与F1-3因子载荷系数大于0.5的指标只有一发成功率X1.可见,除总积分胜率同时被公因子1和2提取大量信息外,F1-1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发球局的技术数据,F1-2信息主要来源于接发球局的技术数据.因此,我们可以把F1-1命名为“发球局能力因子”,把F1-2命名为“接发球局能力因子”.而F1-3信息主要来源于一发成功率,由于发球是网球中唯一一项完全由自己掌控的技术,发球成功率往往是体现运动员竞技状态的重要指标,因此我们把F1-3命名为“比赛状态因子”.将3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,方差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的比值作为因子值系数,计算出各个运动员红土赛制胜能力F红土(综合因子得分),模型如下:F红土=(0.403 91×F1-1+0.392 15×F1-2+0.102 74×F1-3)/0.898 79.
2.2.
草地赛制胜能力模型分析
英国网球专家认为,使用同样的力量击球,在草地球场进行比赛时,球速要比在硬地、红土等其他场地时快.本研究对草地赛12项技术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,多项指标在0.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.对草地赛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发现,KMO=0.636,且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值p=0.000 < 0.01,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,说明草地12项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.
图 1显示,从方差解释可以看出,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有3个,且旋转后公因子1(F2-1)的特征根为4.687,方差贡献率为39.054%,公因子2(F2-2)的特征根为3.671,方差贡献率为30.590%,公因子3(F2-3)的特征根为1.133,方差贡献率为9.441%,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9.085%.我们认为,提取的3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的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.
同样,草地场提取的F2-1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发球局的技术数据,与F2-1因子载荷系数大于0.5的指标有发球局胜率X5、发球得分率X6、一发得分率X2、救破发点胜率X4、总积分胜率X12、二发得分率X36个变量,F2-2信息主要来源于接发球局的技术数据,与F2-2因子载荷系数大于0.5的指标有回球得分率X11、接发球得分率X10、二发回得分率X8、一发回得分率X7、总积分胜率X125个指标.因此,我们可以把F2-1命名为“发球局制胜因子”,把F2-2命名为“接发球局制胜因子”.而F2-3信息主要来源于一发成功率,我们把F2-3命名为“比赛状态因子”.将提取的3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,方差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的比值作为因子值系数,计算各个运动员草地赛制胜能力F草地(综合因子得分),模型如下:F草地=(0.390 54×F2-1+0.305 90×F2-2+0.094 41×F2-3)/0.790 85(表 4).
2.3.
硬地赛制胜能力模型分析
对硬地赛12项技术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,多项指标在0.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.对硬地赛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发现,KMO=0.687,且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值p=0.000 < 0.01,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,也说明硬地赛12项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.
方差解释显示,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3个公因子,且旋转后公因子1(F3-1)的特征根为4.826,方差贡献率为40.216%,公因子2(F3-2)的特征根为4.295,方差贡献率为35.790%,公因子3(F3-3)的特征根为1.337,方差贡献率为11.145%,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.151%.我们认为,硬地场比赛数据公因子的提取效果是非常理想的.
与草地赛和红土赛数据不同的是,硬地场数据提取的F3-1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接发球局的技术指标,与F3-1因子载荷系数大于0.5的指标有回球得分率X11、接发球得分率X10、二发回得分率X8、一发回得分率X7、破发成功率X9、总积分胜率X126个指标;F3-2信息主要来源于发球局的技术指标,与F3-2因子载荷系数大于0.5的指标发球得分率X6、发球局胜率X5、一发得分率X2、总积分胜率X12、二发得分率X3、救破发点胜率X46个变量;我们把F3-1命名为“接发球局能力因子”,把F3-2命名为“发球局能力因子”.而F3-3信息依然是主要来源于一发成功率,我们仍然把公因子3命名为“比赛状态因子”.将提取的3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,方差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的比值作为因子值系数,可以计算出各个运动员硬地赛制胜能力F硬地(综合因子得分),模型如下:F硬地=(0.402 16×F3-1+0.357 90×F3-2+0.111 45×F3-3)/0.871 51(表 5).
2.4.
3种不同比赛场地的制胜能力模型的因子权重比较分析
网球比赛主要在3种场地(红土场、草地、硬地)进行,本研究分别采集了3种场地的12项比赛技术数据,通过因子分析找出了“发球局能力因子”“接发球局能力因子”和“比赛状态因子”,并得出了3个制胜能力模型.将3个模型中的3个因子的权重按“发球局能力因子”“接发球局能力因子”“比赛状态因子”的顺序计算发现,红土场3个公因子的权重比值为3.931 3/3.839 3/1,草地场的3个公因子的权重比值为4.136 6/3.240 1/1,硬地场3个因子的权重比值为3.211 3/3.606 4/1.从3种场地的因子权重比值可以发现,草地赛中,“发球局能力”相比“接发球局能力”更能影响球员的制胜能力,草地场是球速最快的球场,运动员可以通过发球建立足够的优势压制对头,从而取得比赛的主动权;硬地赛中,“接发球局能力”却比“发球局能力”显得重要,这也是近年来发球上网型选手越来越少的原因,而越来越多的底线型选手在硬地赛取得成功;红土赛中,“发球局能力”和“接发球局能力”对比赛制胜能力的影响比较均衡,由于红土赛击球的回合往往较硬地赛和草地赛增多,发球和接发球局经常出现相持的情况,这就需要球员在发球局和接发球局的能力上更加均衡.
2.5.
世界前10名运动员制胜能力分析
采用因子分析模型,分别计算出世界前10名运动员在3种场地的因子得分、综合得分(表 6).
红土赛方面,在F1-1、F1-2、F1-3得分方面,拉奥尼奇(1.42)、德约科维奇(1.35)、费德勒(1.17)发球制胜能力位居前三甲,而纳达尔(2.50)、德约科维奇(1.74)、穆雷(1.41)接发球局制胜能力位居前3,纳达尔(2.18)和德约科维奇(1.34)在比赛状态上发挥最为出色.综合因子得分上,F红土大于1的选手只有纳达尔(1.7)和德约科维奇科维奇(1.52).可见,纳达尔在接发球制胜能力和比赛状态发挥上遥遥领先其它对手,弥补了发球局相对不强的劣势;德约科维奇在3项得分上都进入前3,最为全面;而穆雷虽然接发球局制胜能力很强,但在其他两项能力上不及德约科维奇,特别是发球局制胜能力得分不高.
草地赛方面,在F2-1、F2-2、F2-3得分方面,拉奥尼奇(2.17)、费德勒(1.70)、伯蒂奇(1.16)发球制胜能力因子得分位居前3,穆雷(2.07)、德约科维奇(1.84)、费德勒(1.48)接发球局制胜能力因子得分最为靠前,纳达尔3项得分均大于1,F草地大于1的选手有费德勒(1.41)、穆雷(1.24)、德约科维奇科维奇(1.23)和纳达尔(1.16).
硬地赛方面,在F3-1、F3-2、F3-3得分方面,接发球局制胜能力因子得分排名前3的是德约科维奇(2.47)、穆雷(2.32)、纳达尔(1.71),发球制胜能力因子得分位居前3的是拉奥尼奇(2.57)、费德勒(2.30)、德约科维奇(1.58),纳达尔、德约科维奇在比赛状态因子得分上高于其他选手.整体上,F硬地值大于1的选手有德约科维奇科维奇(1.90)、费德勒(1.59)、纳达尔(1.51)、穆雷(1.31).
综合来看,世界男子网球运动员德约科维奇、费德勒、纳达尔、穆雷“四巨头”依然是统治当今网坛的最强力量.红土赛“红土王”纳达尔最具实力,与其实力比较接近的只有德约科维奇,草地赛依然是以费德勒为领头羊的“四巨头”的草地赛,硬地赛则是以德约科维奇为代表的“四巨头”的硬地赛. “四巨头”不仅全面且各有特点,如费德勒发球局制胜能力惊人,而纳达尔、德约科维奇和穆雷的接发球局制胜能力出色.相比下,新生代球员代表拉奥尼奇在快、中、慢3种场地的发球局制胜能力上排名均为最高,但由于接发球局制胜能力不足,严重影响了其综合制胜能力.锦织圭的接发球局制胜能力因子得分都大于1,但受发球局制胜能力影响,也难以与“四巨头”抗衡.所以,年轻球员要打破“四巨头”多年的统治,必须刻苦训练,弥补自己的短板.